时间:2010年08月05日点击数:次发布来源:北京京城皮肤医院
在汗孔角化病的五种类型中,播散型浅表型和播散型光化性浅表型比较相似,而且 DSP较为泛发。这两种类型的主要病发部位是四肢双侧,患处成对称分布。这些损害除了波及四肢外,还会累及腋窝、腹股沟、会阴、掌跖和黏膜处。在众多患者中有几乎一半的病人的损害是与光照有关的,因此在夏天时病情会有所加重。
散播型的损害处较小、一般在皮肤的浅层,单一、聚集成簇,数目较多。损害初期一般为小的角化性丘疹,这些丘疹的中心会凹陷。皮损处会有皮疹,患处皮肤为正常肤色或是伴有色素沉着,而且比较干燥。随病情的发展损害会逐渐增大呈浅表性环形,轻度中心萎缩,围绕着间断的具较先进沟纹的堤状隆起。这两种类型的发病在30~40岁之间,病程比较缓慢。一般女性多见,但家族发病时男女比例各半。
相关推荐:汗孔角化病- Mibelli型
相关推荐:汗孔角化病如何治疗?
相关推荐:是什么诱发汗孔角化病
相关推荐:汗孔角化病应做什么检查?